这几类电信网络诈骗近期高发多发,请广大市民提高警惕!
近期 案例1: “客服”主动来电?扣钱是假,骗钱是真!!
套路揭秘
骗子假冒平台客服致电受害人,编造诸如用户开通了直播业务、账号存在异常需处理等借口,诱导受害人添加所谓“客服”的社交账号,或下载指定的会议类APP。在APP内,利用屏幕共享等功能,获取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、验证码等,进而盗刷资金。
真实案例
3月20日,我市居民赵某突然接到一通自称是“抖音官方客服”的电话,对方称后台显示赵某开通了投保业务,必须及时关闭,否则会持续扣费。于是赵某按照“客服”要求下载了“心桥”APP,随后,专业“保险客服”指导赵某下载安装了“中保服务”软件,双方通过该软件进行通话。“客服”以关闭权限需要先关闭银行卡免密支付为由,让赵某一次次进行人脸识别和验证码认证。当“客服”告知赵某投保业务已成功关闭,并退出通话后,赵某才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13万元被转出,急忙报警求助。
警方提醒
案例2:
做完“任务”即可约会?别上当了!
套路揭秘
骗子以色情网站、社交软件为引流渠道,谎称“约炮需完成刷单任务”或“支付保证金”,诱导受害人多次转账,最终拉黑消失。
真实案例
3月18日,我市居民卢某在家中浏览网页时点击弹窗下载了“同城约会”APP。充值20元成为会员后,卢某收到40元的返现,同时“客服”告知卢某完成指定充值任务即可返还佣金并安排小姐姐上门服务。卢某转账200元后再次提现230元。尝到甜头的卢某又一次扫码支付1700元后,“客服”称其操作有误,需转账修复数据,之后又诱导其多次转账。直到卢某没有钱继续投入仍无法提现,才意识到被骗,共计损失183923元。
警方提醒
案例3:
套路揭秘
诈骗分子利用油卡、超市购物卡匿名性、流动性的特征,通过冒充电商客服、冒充公检法、投资导师等身份联系受害者,并以“刷单返利”“账户异常”等话术诱导转账,要求将资金转换为油卡或者超市购物卡,诈骗分子通过远程操控、屏幕共享或直接向受害人索要卡号和密码。随即通过地下交易群、二手平台或勾结商户,以折扣价格快速出售,完成洗钱。
真实案例
3月10日,反诈中心民警在大润发超市调证时,发现一女子欲在大润发超市办理5万元购物卡,民警询问购卡用途时,该女子眼神闪躲,自称帮朋友购买送礼用,民警反复询问,该女子才透露其在网上刷单,对方引导其办理购物卡并远程提供卡号、密码用以充值提现,民警现场耐心劝阻,讲解相关案例,该女子最终意识到被骗,成功止损5万元。
警方提醒
来源:济源公安反信息诈中心
上一篇:政府工作报告,一图速览! |